欄目導航
最新新聞
- 
        暫時沒有數據    
 
江蘇光伏預制艙安裝步驟是什么?基礎施工與接線規范要點
文章出處:本站 人氣:28 發表時間:2025-11-04 10:46:36
光伏預制艙的安裝應首先滿足室外環境(風雨、溫差)和設備的集成特點,并提前做好“地點、設備和工具”的三重準備,以避免后期因準備不足而造成的安裝延誤或安全隱患:
1. 現場和環境檢查
場所合規性:安裝場所應符合光伏電站的總體規劃,遠離樹木、建筑物和其他障礙物(確保沒有陰影阻擋艙散熱孔),繞過低洼儲水區(艙底應高于歷史最 高水位) 500mm 以上);地質需要穩定,土壤承載能力需要滿足設計要求(一般)≥120kPa,避免后期基礎沉降),如果是軟土基礎,則需要提前進行回填或加固(如路面) 300mm 厚碎石墊層)。
環境確定:施工前要檢查天氣預報,避開雨天、大風天(風速)≥6 嚴禁在等級時間吊裝);清理場地內的雜物(如石頭、雜草),平整場地,預留吊裝空間(艙體周圍應預留吊裝空間)≥1.5m 操作距離,吊裝半徑內無高壓線路、障礙物)。
	
預制艙檢查:①外觀檢查:艙體表面無變形、劃痕、銹蝕(室外防腐涂層必須完整,薄厚≥80μm),門窗密封膠條無損壞,散熱孔、電纜入口保護蓋齊全;②內部部件檢查:打開艙門,確保內部逆變器、匯流箱、配電箱等設施固定牢固,接線端子無松動和氧化,配件(如電纜、斷路器和接地排)型號與設計一致,數量齊全。
基礎材料及配件準備:基礎施工需要準備: C30 或上述混疑土,鍍鋅鋼筋(Φ12-Φ16)、模板(竹膠板或鋼模板);膨脹螺釘(M16-M20)需要準備安裝,材料為 304 不銹鋼)、防水密封膠(硅酮防水型)、接地極(50×50×5mm 鍍鋅角鋼)、光伏專用電纜(YJV22-0.6/1kV,防曬耐候)等。
	
工具清單:起重設備(根據艙體重量選擇) 10t 以下艙體用 25t 汽車吊)、專用吊具(尼龍吊帶或鋼板吊耳,防止劃傷艙體)、測量儀器(2m) 水平儀、激光投線儀、卷尺、精度≥1mm)、接線工具(壓線鉗、剝線鉗、扭矩扳手、萬用表、接地電阻測試儀)、基礎施工工具(振搗棒、刮尺、鋼筋切割機)。
人員要求:吊裝人員應持有特種作業許可證(起重工作許可證),接線人員應持有電工許可證。施工前應進行安全培訓(明確起重指揮信號和觸電急救流程),防止無證操作。
	
光伏預制艙的基礎需要承受艙體重量(包括設備)和室外環境荷載(如風荷載、雪荷載),需要按照“設計”進行設計→開挖→澆筑→維修工藝規范施工,關鍵要點如下:
1. 基礎設計與尺寸相適應
選擇基本類型:根據艙體大小(例如) 3m×2m×2.5m)“混凝土獨立基礎”或“條形基礎”在地質上很常見:①獨立基礎:適用于小型預制艙(重量)<每個基本尺寸5t)≥600mm×600mm×300mm(長×寬×厚度),根據艙體支腳的位置確定基本數量(一般為4-6) 個);②條形基礎:適用于大型預制艙(重量)≥5t)基本長度高于艙體長度總寬度為200-300mm,≥500mm,薄厚≥保證覆蓋艙體底部受力區域300mm。
荷載及配筋要求:基礎需要計算承載力(根據艙體重量) 1.2 倍風荷載 1.5kN/m2計算),配筋按設計圖紙執行,如獨立基礎配筋Φ12 鋼筋網(間隔 200mm×保護層厚度為200mm)≥防止鋼筋銹蝕影響基礎強度40mm。
	
現場挖掘:根據設計尺寸放線,用挖掘機挖掘基坑,挖掘深度比基礎深 100mm(預留墊層),根據土壤類別確定基坑坡度(如粉狀粘土) 1:0.5),防止塌陷;基坑底部(壓實度)開挖后用青蛙打夯機夯實;≥93%),鋪裝 100mm厚 C15 基礎墊層,墊層表面平整度偏差≤5mm。
鋼筋綁扎和模板安裝:①鋼筋綁扎:根據圖紙間隔放置鋼筋,用扎絲固定(每個交點都需要綁扎),鋼筋頂部需要彎曲(長度)≥10d,d 為鋼筋規格,保證與混凝土結合牢固;②模板安裝:選用鋼模板(平整度好,易于出模)。模板的高度與基礎厚度一致。用鋼管框架固定。在模板接口處粘貼密封膠條,以避免紙漿流失。模板內側涂有脫膜劑(便于以后拆卸)。
混凝土澆筑與養護:①澆筑:選用 C30 混凝土,用混凝土泵車運輸,澆筑時用振搗棒(插入式)分層振搗(每層厚度)≤300mm),振搗至混凝土表面無氣泡、泛漿,防止蜂窩麻面漏振;澆筑后,用刮刀刮平基礎表面,平面度偏差≤5mm/2m;②養護:澆筑完成后,用土工布噴水養護,養護時間≥7 天(夏天每天灑水 2-3 冬季覆蓋保溫被,環境溫度<5℃時加入防凍液),維修期間嚴禁人員踐踏或堆積重物。
接地極埋設:基礎施工時同步埋設接地極,選用接地極 50×50×5mm 鍍鋅角鋼(長度 2.5m),沿基礎周邊布局(間隔)≤5m)通過鍍鋅扁鋼(40)將接地極頂端與基礎表面對齊×可靠焊接基礎鋼筋(焊接長度4mm)≥6d,雙面焊接),形成基礎接地網,后期需要接地電阻≤4Ω。
	
外觀:基礎表面無裂縫(總寬度)<0.2mm)、蜂窩、漏筋、平面度偏差≤5mm/2m;
強度:養護7 天后用回彈儀檢查混凝土強度,回彈值需要達到 C30 設計值的 80% 上述(完全固化后達到) 100%);
接地:接地極與基礎鋼筋連接牢固,無虛焊,接地電阻測試儀應在后期接線前進行檢查,以保證接地電阻≤4Ω。
	
預制艙的安裝需要按照“吊裝”的要求進行→到位→固定→實施密封工藝,重點控制吊裝安全和艙體水平,防止內部設備受力不均勻:
1. 步驟 1:提升到位(關鍵安全階段)
吊裝前確定:①檢查吊裝設備(起重機、吊具)性能完好,吊具與機艙吊耳匹配(吊耳需提前確定載荷,如每只吊耳載荷。≥2t);②清理地基表面的雜物,在地基頂部鋪設薄鋼板(3-5mmm) 厚,保護基礎表面,便于調平);③劃分吊裝警戒區(半徑)≥10m),設置警示標志,嚴禁無關人員進入。
吊裝操作:①起重機就位后,將吊具與艙體吊耳連接,緩慢吊裝(起重速度)≤0.5m/s),把它吊到離地面 500mm 暫停,檢查吊具受力是否均勻,艙體是否傾斜,無異常后再吊裝;②將艙體吊裝到基礎上方 300mm 在此期間,由專人指揮調整位置,對準基礎上的定位線(提前彈好,與艙體尺寸相匹配),慢慢落下,避免與基礎碰撞。
	
調平操作:①用 2m水平儀檢查機艙頂部和底部的平整度,測量機艙垂直(長度方向)和水平(總寬度方向)之間的水平誤差,允許誤差≤3mm;②如果水平誤差超標,在機艙底部和基礎之間墊上薄鋼板(薄厚) 1-5mm,材質為不銹鋼,防銹),墊板應均勻分布在艙體支腳下方,每個墊板不得超過1-5mm 3層,保證艙體受力均勻。
固定操作:①調平后,用膨脹螺釘固定艙體,根據艙體重量選擇螺栓規格(如M16) 螺栓適用于 5-8t 艙體),至少安裝在每個支腳下方 2個螺栓,螺栓孔應提前預留在機艙底部(孔徑大于螺栓直徑) 2mm);②用扭矩扳手擰緊螺栓,根據螺栓規格確定扭矩值(例如M16) 螺栓扭矩 40-50N?m),擰緊后,檢查螺栓是否牢固,確保艙體固定牢固,無晃動。
基礎縫隙密封:艙體與基礎之間的縫隙(通常 5-10mm)用硅酮防水密封膠填充,膠線寬度 8-10mm,厚度 5-8mm,打膠時需連續無斷點,打膠后用手指(戴手套)按壓膠線,使密封膠與艙體、基礎緊密貼合,24 小時內避免觸碰,確保膠層完全固化(固化時間≥48 小時),防止雨水滲入基礎與艙體之間。
艙體接口防護:① 電纜入口:艙體底部的電纜入口需安裝防水格蘭頭(規格與電纜匹配),電纜穿入后擰緊格蘭頭,縫隙用防水膠泥封堵;② 通風口與門窗:頂部通風口安裝防雨罩(傾斜角度≥30°,避免雨水灌入),門窗密封膠條若有破損需更換,關閉門窗后檢查密封性,確保無漏風、漏水。
	
光伏預制艙接線涉及高壓(逆變器輸出)與低壓(控制回路),需嚴格按 “斷電操作→電纜敷設→接線→檢測” 流程執行,關鍵規范如下:
1. 接線前準備(安全前提)
斷電確認:接線前需斷開光伏陣列匯流箱、逆變器的所有電源,用萬用表測量電纜端子電壓,確保電壓為 0V(避免帶電接線觸電);在電源開關處懸掛 “禁止合閘,有人工作” 標識,專人監護,防止誤送電。
電纜檢查與敷設:① 電纜檢查:光伏專用電纜(如直流側用 PV1-F 電纜,交流側用 YJV22 電纜)外觀無破損,絕緣層無老化,用絕緣電阻測試儀測量絕緣電阻(直流電纜≥100MΩ,交流電纜≥0.5MΩ);② 電纜敷設:電纜從艙體底部電纜入口穿入,敷設路徑需固定(用電纜支架或卡箍,間距≤1.5m),避免電纜扭曲、擠壓,穿管處需安裝護口(防止劃傷絕緣層),電纜預留長度適中(艙內預留 1-1.5m,便于后期維護),不得有接頭(接頭易發熱,需在配電柜內轉接)。
	
直流側接線(光伏陣列→匯流箱→逆變器):① 匯流箱接線:按圖紙對應 “+”“-” 極性連接光伏組串電纜,端子需用壓線鉗壓接(壓接深度符合規范,如 10mm2 電纜用 OT 端子壓接),接線后用扭矩扳手擰緊端子(如 M6 端子扭矩 6-8N?m),避免松動發熱;② 逆變器直流輸入接線:電纜端子需涂抹導電膏(減少接觸電阻),按逆變器說明書接入對應端子,極性嚴禁接反(接反會損壞逆變器),接線后檢查端子是否緊固,無裸露導線。
交流側接線(逆變器→配電柜→電網):① 逆變器交流輸出接線:接入配電柜內的斷路器,相線(L1、L2、L3)、零線(N)、地線(PE)需按顏色區分(如相線黃、綠、紅,零線藍,地線黃綠雙色),接線端子需擰緊,扭矩符合要求(如 M8 端子扭矩 8-10N?m);② 接地接線:艙體外殼、逆變器金屬外殼、配電柜柜體均需可靠接地,接地干線用≥25mm2 銅電纜,連接至基礎預埋的接地排,接地螺栓需加彈簧墊圈,防止松動,接地電阻測試≤4Ω。
控制回路接線:① 通訊線(如 RS485、以太網電纜)接線:按圖紙對應端子連接,通訊線需與動力電纜分開敷設(間距≥100mm,避免干擾),端子接觸良好,無虛接;② 控制線(如溫控、告警回路)接線:導線截面積≥1.5mm2,接線后用萬用表測量回路通斷,確保無開路、短路。
	
絕緣檢測:用絕緣電阻測試儀測量各回路絕緣電阻(直流側≥100MΩ,交流側≥0.5MΩ,控制回路≥1MΩ),若絕緣電阻偏低,需檢查電纜絕緣層是否破損、端子是否受潮。
接線核對:對照設計圖紙,逐一核對接線端子是否正確(如極性、回路編號),重點檢查直流側極性、交流側相序(用相序表檢測,確保相序正確,避免逆變器輸出異常)。
通電調試:① 先送控制電源(如配電柜內的控制變壓器),檢查艙內指示燈、儀表是否正常顯示;② 再送直流電源(閉合匯流箱開關),觀察逆變器直流輸入電壓是否正常;③ 最后送交流電源(閉合逆變器交流輸出開關),測試逆變器輸出電壓、電流是否符合電網要求(如電壓 380V±5%,頻率 50Hz±0.5Hz),運行 30 分鐘,觀察設備有無異常噪音、發熱,數據通訊是否正常(如逆變器與監控系統連接,數據上傳正常)。
	
光伏預制艙安裝需圍繞 “基礎穩固、安裝精準、接線合規、安全可靠” 關鍵:基礎施工確保承載力與平整度,為艙體提供穩定支撐;安裝步驟注重吊裝安全與艙體密封,適配戶外環境;接線規范保障用電安全與系統運行,避免因接線錯誤導致設備損壞。施工中需嚴格遵循設計要求與安全規程,做好基礎驗收、接線檢測與通電調試,才能確保預制艙長期穩定運行,適配光伏電站的高效發電需求。
- 上一篇: 江蘇光伏預制艙有哪些類型?高壓與低壓預制艙性能對比
 - 下一篇: 暫時沒有數據
 
- 
            暫時沒有數據            
        
 




